-
鲜血便
血液呈鲜红色或紫红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或厕纸上,常见于痔疮、肛裂、肠息肉等肛门或直肠末端疾病。例如,痔疮出血多为无痛性点滴状或喷射状鲜血,肛裂则伴随排便时撕裂样疼痛。 -
脓血便或黏液血便
粪便中混有血液和黏液,可能提示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或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 -
黑便(柏油便)
粪便呈黑色或棕黑色,多因上消化道出血(如胃溃疡、胃癌)导致,血液在肠道内被分解后形成硫化铁所致。出血量较大时可能伴随呕血、头晕等症状。 -
隐血便
少量出血(如消化道溃疡、早期肿瘤)可能无法肉眼察觉,需通过隐血试验检测。 -
伴随症状
- 腹痛:可能提示细菌性痢疾、肠梗阻或肠套叠。
- 里急后重:肛门坠胀感伴排便频繁,常见于直肠炎或直肠癌。
- 体重下降、乏力:需警惕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
注意:若出现大量出血(如400毫升以上)可能导致休克症状(头晕、心慌、晕厥)。长期便血或伴随其他异常(如排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应及时就医,通过肛门指检、肠镜等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