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10月8日或9日。此时节气温进一步下降,露水增多,秋意渐浓,民间形成了丰富的习俗活动,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一、自然与生活习俗
-
登高望远
寒露与重阳节相近,登高成为重要习俗,寓意“步步高升”“高寿”。人们会与家人或朋友结伴登山,欣赏红叶、秋景,同时锻炼身体、放松心情。
-
赏枫叶
秋风萧瑟时,红叶如诗如画。北方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说,南方则通过登高或专程前往香山、景山等赏枫胜地,感受秋意。
-
秋钓边
深水区因水温较高,鱼儿向浅水区迁移,形成“秋钓边”习俗。江南地区尤为盛行,人们静坐岸边等待鱼儿上钩,享受渔趣。
-
秋收相关活动
寒露对秋收有利,北方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等农谚,南方则开始采摘柚子、甘蔗等应季作物。
二、养生保健习俗
-
吃芝麻
根据中医理论,秋冬需养阴防燥,芝麻具有润肺益胃功效,故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
喝菊花茶
寒露后新采的枸杞与菊花搭配饮用,可滋补肝肾、明目。古时还有用寒露水浸制药酒或药浴的传统。
三、饮食文化
-
吃花糕
与重阳节登高习俗呼应,部分地区会在寒露后食用花糕,象征步步高升。
-
秋蟹与螃蟹
江南地区有“秋钓边,醉江蟹”的习俗,此时蟹肉肥美,与秋钓活动相得益彰。
四、其他特色活动
-
上香山赏红叶 :北京等地有专门赏红叶的路线,如香山、八大处公园,吸引大量游客。
-
重阳节关联活动 :部分地区将寒露与重阳节结合,举行登高、插茱萸等复合型民俗活动。
这些习俗既体现了对自然节律的顺应,也蕴含着人们对健康、丰收的祈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