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治虫需根据生长阶段和病虫害类型综合确定最佳时期,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关键时期:
一、破口期(抽穗初期)
-
防治目标 :预防稻飞虱、螟虫等害虫及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
-
关键指标 :当剑叶与倒二叶叶枕平齐(叶枕对齐)、禾苞数达6-8个(约有效穗数50%-60%)时为最佳防治时机。
-
防治措施 :使用杀菌剂(如丙环·稻瘟灵)+杀虫剂(如噻虫嗪)的复合配方,或针对特定害虫选用吡蚜酮、阿维菌素等。
二、分蘖末期至孕穗期
-
防治目标 :控制害虫密度,减少病害发生风险。
-
关键指标 :
-
褐飞虱: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1000-1500头(褐飞虱占60%以上);
-
白背飞虱:若虫密度达1000头/百丛;
-
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约分蘖拔节期)。
-
-
防治措施 :
-
生物防治:7月初前减少化学农药使用,营造天敌环境;
-
化学防治:若虫密度超标时选用甲维盐、毒死蜱等药剂。
-
三、穗期(抽穗扬花期)
-
防治目标 :防治稻飞虱、螟虫、穗瘟等严重害虫病害。
-
关键指标 :
-
稻飞虱:若虫密度超2000头/百丛;
-
穗瘟:需预防为主,重点关注齐穗期施药。
-
-
防治措施 :
-
长效药剂:优先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噻嗪酮等,减少施药次数;
-
天气管理:遇阴雨天气及时补药,降低穗瘟风险。
-
其他注意事项
-
药剂选择 :不同害虫对药剂敏感度不同,如稻飞虱需吡蚜酮、噻嗪酮,二化螟推荐阿维菌素、甲维盐。
-
综合管理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浅水勤灌等农业措施,增强水稻抗逆性。
-
安全规范 :高温时段避免喷药,做好个人防护。
通过以上分阶段防治,可有效控制害虫病害,保障水稻产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