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
水稻的三大害虫是指对产量影响最大的三种害虫,综合权威资料,主要指以下三种:
一、稻飞虱(第一害虫)
-
危害特征 :取食水稻叶片,导致叶片光秃,严重时整株死亡。南方多地区偏重发生,尤其西南东部、华南及江南稻区。
-
防治措施 :保护天敌(如蜘蛛),结合虫情测报及时喷施农药(如50%杀螟松乳油或25%杀虫双)。
二、稻纵卷叶螟(第二害虫)
-
危害特征 :幼虫卷曲水稻叶片,阻碍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矮小、穗粒减少。发生面积广泛,南方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
-
防治措施 :监测虫情,重点防治低龄幼虫,可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结合的方法。
三、二化螟(第三害虫)
-
危害特征 :以钻蛀性害虫为主,幼虫取食茎秆导致稻株弯曲、倒伏,冬前虫源基数高,江南、长江中游地区重发风险突出。
-
防治措施 :冬前清田减少虫源,分蘖期喷施50%杀螟松乳油或25%杀虫双,结合生物防治(如赤眼蜂)。
其他重要害虫补充
-
稻蓟马 :吸食茎秆汁液,引发“标葱”现象,影响分蘖。
-
稻水象甲 :成虫啃食叶片,幼虫危害根系,导致植株发黄死亡。
-
稻瘟病/纹枯病 :虽属病害而非害虫,但与害虫共同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防治建议
-
监测与预警 :建立虫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害虫发生动态。
-
综合防治 :结合生物防治(天敌利用)、物理防治(黄板诱杀)和化学防治(精准喷药)。
-
农业管理 :合理密植,增强植株抗逆性,减少病虫害发生。
通过综合管理措施,可有效控制这三大害虫,保障水稻产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