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九个节气 ,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它标志着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通常在每年的公历6月5日至7日之间交节。芒种在干支历中对应午月,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点。
芒种的含义
“芒种”这个节气的名称来源于“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意味着在这个时节,有芒的麦子即将成熟,而有芒的稻子也可以开始种植。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非常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的种植。
芒种的三候
芒种节气分为三个物候现象:
-
螳螂生 :螳螂于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小螳螂感阴破壳而出。
-
鵙始鸣 :伯劳鸟,一种小型猛禽,喜阴,在芒种时节开始在枝头出现并鸣叫。
-
反舌无声 :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鸟,但在芒种时节,因感应到阴气的出现而停止鸣叫。
芒种在农耕文化中的重要性
芒种在农耕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这个时节气温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农事耕种以芒种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逐渐降低。芒种不仅是耕种忙碌的节气,也是农民们最忙碌的时候,有“芒种芒种,连收带种”的说法。
芒种的传统习俗
在芒种节气期间,有一些传统习俗,如送花神等,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尊重。
芒种的气候特点
芒种时节的气候特点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充沛,土壤湿度适宜,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和移植。
芒种不仅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也是农民们忙碌种植和收获的时期,具有重要的农耕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