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立春》中的“春盘”指唐代立春时节的饮食习俗,具体含义如下:
-
基本定义
春盘是唐代立春的重要习俗,指用蔬菜(如韭菜、生菜)、水果、饼饵等食材装盘进食,或作为礼物馈赠亲友,寓意迎接新春。
-
文化背景
-
春盘最初可能包含五辛(如韭菜、萝卜、芹菜)等食材,认为可发五脏之气,后来逐渐发展为包含春饼的固定组合。
-
唐代长安、洛阳(两京)作为都城,立春时的饮食习俗尤为讲究,春盘常作为宫廷或贵族宴饮的组成部分。
-
-
杜甫诗中的体现
-
杜甫在《立春》中提到“春日春盘细生菜”,既描绘了当时贵族家庭的饮食场景,也通过“细生菜”暗示自身清贫的境遇。
-
诗中“忽忆两京梅发时”则通过对比当前漂泊生活与往昔盛景,强化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
杜甫的“春盘”是唐代立春习俗的缩影,既承载了迎新祈福的文化内涵,也折射出诗人个人的身世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