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在打击假货方面并非无人监管,但确实存在监管力度不足、消费者认知有限等问题,需通过多措并举来综合解决。具体情况如下:
一、当前监管现状与成效
-
公安部门持续打击
连云港公安机关近年来通过“昆仑2023”等专项行动,破获制售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案件240余起,涉案金额超1.8亿元,打掉犯罪团伙43个、捣毁窝点75个。例如,2023年海州警方破获直播售假运动鞋案件,捣毁窝点2处,查扣假冒鞋款1.1万余件。
-
多部门联合监管
公安、市场监管、电商平台等多部门建立联合监管机制,重点打击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侵权行为,提升执法效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
监管覆盖面有限
尤其翡翠、玉石等特色商品市场存在监管盲区,部分小规模市场因执法力量不足或技术手段有限,假货易泛滥。
-
消费者鉴别能力不足
翡翠等珠宝玉石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因缺乏专业知识,易受虚假宣传诱导,导致假货流通。
-
产业链协同治理不足
电商平台、物流等环节存在监管漏洞,部分商家通过网店、直播带货等新型渠道绕过监管。
三、建议与措施
-
强化法律威慑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加大惩处力度,提高制假成本。例如,连云港市公安机关通过精准打击,形成强大震慑。
-
提升监管技术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假货监测预警系统,提升线索发现和证据收集效率。
-
加强消费者教育
开展珠宝玉石鉴别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辨别能力,减少因认知偏差导致的假货购买。
-
完善产业链监管
严查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建立全链条追溯机制。
综上,连云港在打击假货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需持续加强监管力度、提升技术水平,并形成政府、企业、消费者多方协同机制,才能有效遏制假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