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是针对血液成分中:血细胞种类、量、形态及某些成分等方面的检查,能够为血液系统疾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抑制正常的造血功能,并浸润其他组织、器官,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由于常常导致血细胞数量及成分发生变化,所以会在血常规检查时,出现一系列指标的异常[1]。
急性白血病多见于儿童,且白血病是骨髓造血系统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因此,血常规检查是急性白血病非常重要的早期筛查手段,可以尽早筛查和诊断出白血病的存在[2],也是临床诊断白血病最直接有效的手段[3]。在白血病初期,血常规检查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白细胞总数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不只是表现为白细胞总数的增加,也可以表现为白细胞总数的正常或减少,分别称为高白细胞性(>10*10^9/L)、正常白细胞性(4-10*10^9/L)和低白细胞性(<4*10^9/L)。其中,高白细胞性占比最高,约为60%,且多为明显增高。慢性白血病时,也多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增高,但增高没有急性白血病明显。
其次,白血病也会出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变化。在急性白血病时,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多未出现明显下降。而慢性白血病时,不管白细胞是否增高,多伴有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明显异常,常表现为两系均下降,因此,慢性白血病患者多伴有贫血和出血。
参考文献:
[1]申志红,李丽华.急性白血病269例首诊血常规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5):17-18.
[2]杨海青,孙伟娜,陈院朝,等.白血病患者初诊血常规指标及白细胞分类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125-126.
[3]彭勇.白血病患者初诊血常规指标及白细胞分类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5,10(1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