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血肿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外伤性损伤(如骨盆/脊柱骨折)、医源性因素(手术或介入操作)、血管病变(如动脉瘤破裂)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其危险性与出血部位、速度及合并症密切相关,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 外伤性损伤:骨盆或脊柱骨折是最常见病因,骨折端损伤周围血管丛引发大出血,血肿可沿腹膜后间隙扩散。车祸、高处坠落等外力撞击也可直接损伤腹膜后脏器(如肾、胰腺)或大血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
- 医源性因素: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如血管造影)可能误伤腹膜后血管或脏器,术后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使用不当也会增加出血风险。
- 血管病变:腹主动脉瘤、脾动脉瘤等破裂可直接导致腹膜后出血,剧烈运动或腹压骤升可能诱发破裂。
- 凝血功能障碍:肾病综合征、血液病或长期抗凝治疗会干扰凝血机制,轻微外伤即可引发难以控制的出血。
提示:腹膜后血肿早期症状隐匿,若出现腰腹痛、休克表现需立即就医。高危人群(如骨折患者、抗凝治疗者)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