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延迟退休政策正式落地,男女职工退休年龄分步调整,弹性退休机制全面启用,最低缴费年限逐步提高,形成“渐进式+自主选择”的改革模式。男职工退休年龄从60岁逐步延至63岁,女职工按岗位分两类延迟至55岁或58岁,特殊工种同步调整但保留弹性空间,养老金待遇与缴费年限深度挂钩。
分步延迟方案
男性职工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退休,至2040年全面过渡到63周岁。原50岁退休的女职工(普通岗位)每2个月延迟1个月,目标55岁;原55岁退休的女干部每4个月延迟1个月,目标58岁。例如,1965年出生的男性职工,2025年满60岁后需再工作4个月退休,1975年出生的普通女性职工则需逐步延至2030年满55岁退休。
弹性退休机制
职工可在法定退休年龄基础上提前或延后最多3年退休。提前退休需满足最低缴费年限(2030年前为15年,此后逐年递增至20年)且不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退休需与单位协商一致。例如,男性最早60岁、最晚66岁退休,普通女职工最早50岁、最晚58岁退休。
缴费年限改革
2030年起,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从15年逐步提高,每年延长6个月,至2040年达到20年。2025-2029年退休者仍按15年执行,2030年后退休者需逐年累计,例如2030年需缴满15年6个月,2031年需16年。
特殊工种调整
原可提前5年退休的特殊工种职工,退休年龄随新政“水涨船高”。男性从55岁逐步延至58岁,女性从45岁延至50岁,但仍保留弹性选择空间。例如,1971年出生的男性特殊工种职工,原2026年退休将延至2027年8月。
总结与提示
延迟退休政策兼顾个体差异与制度可持续性,建议职工根据健康状况、职业性质及缴费情况合理规划退休时间。重点关注社保缴费年限变化,及时完成养老认证,灵活运用弹性机制平衡工作与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