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地表水监测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污染源特征、水体性质、监测目的、监测指标和参数、监测频次和地点选择、监测方法和设备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等。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地表水监测方案制定步骤:
- 确定监测目的 :
- 明确监测地表水的具体目的,如评估水质状况、识别污染源、制定环境保护措施等。
- 基础资料的调查和收集 :
-
收集河流上游的污染源信息及其特征污染物。
-
了解河流的性质,如景观用水或饮用水源等。
-
收集相关的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
-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
-
根据河流的流向和特性,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
-
采样点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急流、无浅滩处。
- 确定采样时间和频率 :
-
日常监测:每日对指定地点的地表水进行监测,以了解水质和水量的日常变化。
-
季节性监测:按照季节变化对不同地点的地表水进行监测,以了解季节性变化。
-
长期监测:对特定地点的地表水进行长期监测,以建立历史数据并分析长期趋势。
- 确定采样量 :
- 采样量应满足完整评价江河水系水质的要求,包括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
- 选择监测指标和参数 :
-
水质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含量、氨氮、总磷、总氮等。
-
水量指标:包括水位、水体流速等。
-
水温、悬浮物含量、水体透明度、重金属含量等。
- 选择监测方法和设备 :
-
野外监测装置:如水质自动监测站、水位计、流速计等。
-
实验室设备:如pH计、溶解氧仪、光度计等。
-
采样器具:包括水样采集瓶、滤纸等。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
数据录入与存储: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录入,并建立数据库进行存储。
-
数据处理与分析:包括数据整理、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和异常检测等。
-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
-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建立水质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
- 对收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归档、整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地表水监测方案,为地表水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