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水质监测方案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 基础资料搜集 :
-
收集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变化等。
-
收集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
收集水体沿岸水资源现状及用途,如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
收集历年水质监测资料、水文实测资料、水环境研究成果等。
- 拟定监测项目 :
-
列出必测项目,如河流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BOD5、氨氮、总氮、总磷、铜、锌、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总有机碳、甲基汞等。
-
根据纳污情况,由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拟定选测项目。
-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
-
根据调查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依据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并考虑人力、物力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
监测断面应设置在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上游和下游,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水域,重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
采样点应设置在水面宽度≤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度>50m时,在水面宽度的1/2处和河底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 采样时间与采样频率的确定 :
-
为使采集的水样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必须确定合理的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
一般原则是: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每期采样两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
- 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
- 选择适当的水质监测方法,确保能够准确测量各项监测指标。
- 成果体现、质量确保及实施计划 :
-
建立数据记录和分析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数据分析以了解水质的趋势和变化。
-
建立质量控制计划,包括校准仪器、质量审核和纠正措施,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修复、改进和预防措施等,以确保水质问题得到解决和预防。
- 报告与沟通 :
- 制定报告和沟通机制,定期向相关利益相关者报告监测结果,以促进信息共享和合作。
- 法律合规 :
- 确保自行监测方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遵守水质监测的规范和标准。
- 评估与改进 :
- 定期评估自行监测方案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改进,以持续提高水质监测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制定出一个全面、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方案,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