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累计缴费满15年达到领取养老金的最低门槛,但继续缴纳能提升退休待遇、保障医保权益及应对政策变化风险。是否继续缴纳需结合个人经济能力、未来规划及政策趋势综合考量。
养老金水平与缴费年限直接挂钩。养老保险遵循“多缴多得”原则,缴费年限越长、基数越高,退休后每月领取的金额越高。例如,缴费20年者的基础养老金通常比缴费15年者高出30%-40%,长期来看可显著改善晚年生活质量。部分城市将社保连续缴纳年限与购房购车、积分落户等政策绑定,中断缴费可能影响非养老类社会福利。
医保待遇可能因断缴中断。职工医疗保险在停缴次月起即无法享受报销待遇,重新续缴后还需经历3-6个月等待期。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多数地区要求医保缴费满20-25年方可享受终身医保待遇,仅缴满15年可能面临退休后仍需补缴或失去医保覆盖的风险。
政策调整存在不确定性。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延迟退休、提高最低缴费年限等政策预期增强。当前养老保险最低缴费15年的规定未来可能上调,若现在停止缴费,将来可能面临需补足年限的压力。保持持续缴费能有效对冲这类政策风险。
经济能力允许时建议延长缴费。若个人收入稳定,继续缴纳社保相当于强制储蓄,尤其是选择较高缴费基数时,未来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与退休前工资比值)可提升至50%-60%,远高于仅缴15年者的30%-40%。对于经济压力较大者,可考虑按最低基数缴纳或转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但需注意待遇差异。
社保缴费本质是长期投资,在满足基本年限后继续参保,既能提升抗风险能力,也为晚年生活增加确定性保障。建议优先维持医疗保险连续缴费,养老保险根据收入情况灵活选择延长缴费年限或提高缴费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