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间期延长最常见的原因是药物副作用、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和遗传性长QT综合征。这种心电图异常可能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速),需及时识别和处理。以下是主要诱因的详细分析:
-
药物因素
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索他洛尔)、抗生素(如红霉素)、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等可通过阻断钾离子通道延长心肌复极时间。非处方药(如抗组胺药特非那定)也可能诱发。 -
电解质失衡
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会抑制外向钾电流,导致复极延迟。钙代谢异常(如低钙血症)同样可能延长Q-T间期,常见于慢性肾病或甲状腺术后患者。 -
遗传性长QT综合征
占先天性病例的70%,涉及KCNQ1、KCNH2等基因突变,导致离子通道功能缺陷。患者常在运动、情绪激动时出现晕厥,需终身管理。 -
其他获得性原因
包括心肌缺血、低温、颅内出血等病理状态,以及极端节食导致的营养不良。女性因激素影响更易出现药物相关性Q-T延长。
提示:若心电图显示Q-Tc>500ms或出现症状性心律失常,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纠正基础病因。遗传性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应激刺激,部分需植入ICD预防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