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肾是一种因肾脏固定结构松弛导致的异常移动疾病,特点是肾脏位置随体位变化超过正常范围(如一个椎体或4cm),多见于瘦弱女性,可能引发腰痛、肾积水甚至绞痛。与先天发育或后天因素(如消瘦、怀孕)相关,需通过影像学确诊,无症状者无需治疗,严重时需手术固定。
- 定义与特点:游走肾因肾蒂过长或周围支撑不足,使肾脏在腹膜后间隙异常移动,甚至跨过中线。其移动幅度大于肾下垂(仅上下移动),但不同于位置固定的异位肾。
- 病因与高危人群:先天发育异常是主因,后天如体重骤降、多产或腹肌松弛也可能诱发。20-40岁女性及瘦长体型者高发,右侧更常见。
- 典型症状:久站或劳累后腰痛、腹部包块、肾绞痛(肾蒂扭转时),部分伴消化紊乱(腹胀、恶心)或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
- 诊断方法:B超或CT对比立/卧位,若肾脏移动超4cm可确诊;静脉尿路造影可显示输尿管扭曲或肾盂积水。
- 治疗原则:无症状者观察即可;症状轻者可通过增重、腹带固定缓解;反复疼痛或并发症(如严重积水)需肾悬吊术。
若体检发现肾脏活动度异常或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评估,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肾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