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肾是一种肾脏位置异常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肾脏在腹腔内异常移动,可导致腰痛、血尿等症状。该病多见于瘦弱女性,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类型,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
疾病特征
游走肾患者的肾脏缺乏正常固定结构,在体位变化时可能下移2-5厘米。典型症状包括站立时的坠胀感、剧烈活动后的腰部钝痛,约30%患者会出现间歇性血尿。部分患者因肾脏扭转引发肾绞痛,易被误诊为输尿管结石。 -
高危人群
体重指数(BMI)低于18的瘦长体型者风险较高,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这与女性腹壁肌肉较弱、肾窝较浅有关。多次妊娠、快速减肥或从事重体力劳动者也容易发病。 -
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在平卧和站立位对比测量肾脏位置,若垂直移动超过3厘米即可确诊。静脉肾盂造影能显示输尿管迂曲情况,CT三维重建可评估肾血管是否受压。需与肾下垂、异位肾进行鉴别。 -
治疗选择
无症状者建议加强腰腹肌锻炼,使用弹性腰托固定。疼痛明显者可考虑肾固定术,目前腹腔镜下将肾脏包膜缝合到腰肌的成功率达90%。合并肾积水时需解除输尿管梗阻。
早期干预可避免肾功能损伤,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和突然弯腰动作,定期复查肾脏B超监测位置变化。若出现持续腰痛或尿液异常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