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间出现甲亢可能是生理性现象,但也可能是病理性问题,需根据类型和严重程度判断。 轻度甲亢或妊娠一过性甲状腺毒症(GTT)通常无需过度干预,而病理性甲亢(如Graves病)未控制则可能增加流产、早产等风险,需及时就医。
-
妊娠期甲亢的常见类型
孕期甲亢分为两类:一是由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引起的妊娠一过性甲状腺毒症(GTT),多在孕8-10周出现,14-18周自行缓解;二是病理性甲亢(如Graves病),需药物或手术干预。前者症状较轻,后者可能伴随突眼、甲状腺肿大等典型表现。 -
症状与混淆风险
甲亢症状(如心慌、多汗、易饿、体重下降)与妊娠生理反应代谢加快、怕热)易混淆。若出现持续心率>100次/分钟、体重下降>5%或严重呕吐,需警惕病理性甲亢。 -
对母婴的影响
未控制的病理性甲亢可能导致流产、妊娠高血压、胎儿发育迟缓或新生儿甲亢。而GTT一般对胎儿危害,但重度呕吐可能引发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
诊断与治疗原则
- 诊断:通过TSH、FT4及甲状腺抗体检测区分GTT与病理性甲亢。
- 治疗:GTT以对症支持为主;病理性甲亢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孕早期首选丙硫氧嘧啶,中晚期可换甲巯咪唑),并每2-4周监测甲状腺功能。
总结:妊娠期甲亢需明确类型后再处理,多数GTT可自愈,但病理性甲亢必须规范治疗。孕妈若出现异常症状,应尽早筛查并遵医嘱调整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