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间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心悸、怕热、体重下降等高代谢症状,可能增加流产、早产等风险,需根据类型(如Graves病或妊娠一过性甲状腺毒症)针对性治疗。
-
病因与分类
妊娠期甲亢约85%为Graves病(自身免疫性疾病),10%为妊娠一过性甲状腺毒症(与孕早期HCG水平升高相关)。少数由甲状腺结节、肿瘤等引起。 -
典型症状
- 高代谢表现:心率增快、怕热、多汗、易怒、失眠。
- 消化系统:食欲亢进但体重下降、腹泻。
- 特殊体征: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Graves病)、严重孕吐(妊娠一过性甲亢)。
-
对母婴的影响
- 孕妇:未控制甲亢易引发子痫、心力衰竭、甲亢危象。
- 胎儿:早产、低体重、先天畸形或新生儿甲亢。
-
诊断与治疗
- 诊断依赖甲状腺功能检测(TSH降低、FT4/FT3升高)及症状评估。
- Graves病:孕早期首选丙硫氧嘧啶(PTU),中晚期可换用甲巯咪唑(MMI);严重者需手术(妊娠中期进行)。
- 妊娠一过性甲亢:通常无需抗甲状腺药物,以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为主。
-
日常管理建议
- 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孕早期每1-2周复查,稳定后延长间隔。
- 避免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熬夜和剧烈运动。
总结:妊娠期甲亢需早诊早治,严格遵医嘱用药和监测,多数患者通过规范管理可保障母婴安全。若出现心悸、体重异常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