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是由各种病因引发肾缺血和(或)肾毒性损害,导致肾功能急骤、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以下是对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详细介绍:
-
病因
- 急性肾缺血:这是ATN最常见的类型。常见于大手术中或手术后大量出血、各种原因休克与休克纠正后、体外循环心脏复苏、同种肾移植恢复肾血液循环和心脏复苏等情况下。这些情况会导致肾脏长时间缺血,进而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 急性肾毒性损害:主要由外源性肾毒性物质引起,如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重金属及化学毒物等)、生物毒素(青鱼胆、蛇咬伤、毒蕈、蜂毒等)以及某些感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
临床表现
- 少尿期:每日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持续时间一般为2~4周。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水肿、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症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排出,导致氮质血症及其相关的各系统损害,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
- 多尿期:当尿量持续增加超过400ml/日时,标志肾功能开始恢复,进入多尿期。多尿早期血清肌酐及尿素氮仍可明显升高,代谢性酸中毒及尿毒症症状仍可较重。随着病情好转,尿量逐日增多,水肿消失,血肌酐及尿素氮逐渐降低,代谢性酸中毒及尿毒症症状逐渐减轻。
- 恢复期:肾小球滤过率逐渐恢复,尿量正常,血肌酐及尿素氮降至正常范围。肾功能完全恢复约需半年至1年的时间,少数病人可遗留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
诊断
- 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特别是尿量减少、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等指标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如肾前性因素(血容量不足等)和肾后性因素(尿路梗阻等)。
急性肾小管坏死是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