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心功能不全,主要由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全身性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具体如下:
- 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出现异常,进而引起心功能不全症状。像反复的心肌梗死,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未规范及早救治,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影响了正常泵血,易导致心功能不全。长期的冠心病发展至终末期,心脏血管严重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长期不足,心脏功能逐渐衰退。慢性高血压会使心脏压力负荷增加,久而久之心脏结构发生改变,功能也随之下降;糖尿病肾病引发的代谢紊乱等也会累及心脏,导致心功能问题。还有心脏瓣膜病,瓣膜病变影响了心脏内血液的正常流动,增加心脏负担;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心肌进行性变薄、扩大,收缩力减弱,最终引发顽固性心功能不全。
- 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时,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心脏正常代谢和功能维持受影响。慢性贫血使得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需加倍工作来满足身体对氧的需求,长期可致心功能受损。结核、肿瘤这类慢性消耗性疾病,会大量消耗身体能量,心脏在这种整体机能不良的状态下,功能也易出现问题。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血症等,会干扰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和心肌收缩功能,导致心功能异常。
-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直接毒害心肌细胞,造成心肌损伤,影响心脏正常功能。高盐饮食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心脏的容量负荷,长期如此会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功能不全。
顽固性心功能不全成因复杂,涉及多方面因素。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