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划定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早期雏形出现(1914年)
1914年,中国民间地图首次出现环绕南海的弧形线段,但此时尚未形成正式的疆域划分。
-
初步官方划定(1935年)
1935年,国民政府正式出版官方地图,将南海诸岛纳入疆域范围,但线条仍较模糊,缺乏精确坐标。
-
正式确立(1947年)
194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内政部重新审定南海诸岛地名并对外公告,发布《南海诸岛位置图》,以九段线标明中国南海历史权利范围,这成为九段线正式确立的标志。
-
新中国成立后的调整(1953年)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绘制《南海诸岛图》时,为与越南划界需要,主动去掉北部湾两段,形成现行九段线。
补充说明
-
九段线的起点可追溯至1887年中法《续议界务专条》,但该条约仅涉及部分海域,与现代九段线范围不同。
-
1971年,中国恢复对西沙、南沙等岛礁的主权管辖后,九段线成为维护南海权益的核心依据。
九段线的正式划定始于1947年国民政府的官方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