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1段线和9段线的区别,需要从历史宣示主权和现行政治划分两个维度来理解:
一、历史宣示主权层面
-
11段线
1947年中国政府编制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以11段未定国界线符号标绘了南海范围,这一划分长期被国际社会认可,体现了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宣示。
-
9段线
1953年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历史主权范围调整,将11段线简化为9段,并于197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划定书》公布实施。这一调整是新中国维护南海权益的重要举措,与11段线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二、现行政治划分层面
-
九段线
目前中国官方采用的标准地图以9段线为准,线内区域被认定为南中国海,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线外区域为南海,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这一划分是新中国对南海管理的基础。
-
11段线
现行法律文件和官方地图中已不再使用11段线概念,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东南亚国家长期主权的尊重与二战后领土收回的合法性基础。
三、争议与争议焦点
-
争议区域 :九段线与11段线的分界线附近存在部分争议岛礁,如黄岩岛、南沙群岛部分区域等。
-
争议性质 :争议焦点在于对历史主权宣示的解读,而非单纯划分海域面积。
四、国际认可度
-
11段线 :因长期被国际列强尊重,具有广泛历史认可度。
-
9段线 :作为现行政治划分依据,在国际法框架下得到承认。
总结 :两者本质是历史宣示与现行政治划分的差异,不宜简单比较“优劣”。中国坚决维护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同时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