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十一段线”变成“九段线”主要是由于历史和国际关系的变化所导致的。具体原因如下:
历史背景
- 民国时期的十一段线:1947年,国民政府在《南海诸岛位置图》上标绘了十一条断续线,将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划为中国领海范围,这被称为“十一段线”。
- 新中国成立后的调整:1953年,为了与越南划定海域边界,中国将北部湾的两段线删除,形成了现在的“九段线”。
国际关系的影响
- 中越关系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越南关系友好,应越南请求,中国将白龙尾岛(当时称为夜莺岛)借给越南使用。为了表示对越南的友好,中国取消了北部湾的两段线,从而将十一段线调整为九段线。
- 国际社会的反应:当时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了十一段线的合法性,但对九段线的合法性存在争议。越南占据白龙尾岛后,以该岛为理由对北部湾大面积海域提出领海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要求,导致南海争端加剧。
南海的“十一段线”变成“九段线”主要是出于历史和国际关系的综合考虑,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和领土主权方面的策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