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和新农保是同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名称,具体区别如下:
一、基本定义
-
新农合
全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资金来源包括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补贴,主要用于支付医疗费用。
-
新农保
全称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继取消农业税等政策后推出的养老保障制度。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
二、核心差异
-
保障性质
-
新农合是 医疗保险 ,主要解决医疗费用问题;
-
新农保是 养老保险 ,旨在提供基本养老保障。
-
-
管理主体
-
新农合由卫生局管理;
-
新农保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管理。
-
-
覆盖范围
-
新农合仅限农村户籍人口;
-
新农保的覆盖范围已随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合并扩大至全体城乡居民。
-
三、政策演变
2014年,原新农保与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并为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统称新农合(或城乡居民医保),不再区分户籍性质。当前的新农合已涵盖城市和农村居民,但名称仍沿用“新农合”。
四、缴费与待遇
-
缴费标准 :个人每年缴纳55元基础养老金,其余部分由政府补贴;
-
养老金待遇 :年满60周岁且未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符合条件的子女需参保缴费;
-
医疗待遇 :通过个人账户支付小额医疗费用,大额费用通过大病统筹报销。
五、与其他社保的区分
-
与城镇职工社保 :覆盖范围不同(城镇职工社保覆盖在职职工及灵活就业人员);
-
与城镇居民社保 :新农保(原新农合)仅限农村,城镇居民社保覆盖城市居民。
新农合和新农保本质上是同一制度在不同时期的称谓,现统称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独立为养老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