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胃痛较为常见,主要由激素变化、子宫增大、饮食问题、精神压力及疾病因素等引起。以下为您详细展开介绍:
- 激素变化:怀孕初期,身体分泌大量孕激素(黄体酮),它虽对维持妊娠意义重大,却会使全身平滑肌松弛,包括食管和胃之间的贲门括约肌。正常情况下,该括约肌像 “单向阀门” 防止胃酸反流,松弛后胃酸易倒流刺激食管,约 65% 的孕妇在孕早期(6 - 12 周)会因此出现反酸、胸骨后灼痛,平躺时症状加重。
- 子宫增大:孕 20 周后,子宫从拳头大小逐渐增大到西瓜般,向上挤压胃部,导致胃容量变小,吃少量食物就饱胀,食物滞留时间延长,产生更多气体,胃酸也更易上涌。增大的子宫还会将膈肌顶高 4 - 5 厘米,改变胃的正常解剖位置,影响其蠕动功能,致使孕妇在孕中晚期出现餐后胀痛、频繁打嗝、夜间反酸加重等情况。
- 饮食问题:孕期特殊营养需求和口味改变,易加重胃部负担。部分孕妇会暴饮暴食、不规律加餐或进食速度过快;在食物选择上,高糖食物(如糕点、含糖饮料)刺激胃酸分泌,红薯、豆类等产气食物易引发胀气,辣椒、薄荷等刺激性食物可能损伤胃黏膜。铁剂可能引起胃部不适、便秘,钙剂空腹服用也可能刺激胃酸分泌。
- 精神压力:怀孕带来的心理变化不容小觑,焦虑情绪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抑制消化液分泌,睡眠不足影响胃肠修复功能,妊娠压力可能导致 “肠 - 脑轴” 功能紊乱。研究显示,伴有焦虑情绪的孕妇出现胃痛概率比心态平稳者高出 40%,常表现为无明确诱因的胃部隐痛,情绪波动时加重。
- 疾病因素:孕妇若本身患有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孕期胃痛症状可能会加重。胃肠道感染,如感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也会引发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孕妇若出现胃痛,不要自行用药。可先尝试调整饮食,少食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饭后适当散步。若胃痛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务必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接受恰当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