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异常可能由多种情况引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 尿液成分异常
- 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可由剧烈运动、发热、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通常为暂时性的。病理性蛋白尿则常见于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引起肾脏损害时,也可能出现蛋白尿。
- 血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外伤等。某些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血尿。
- 白细胞尿:主要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炎症刺激可导致白细胞增多。肾结核、泌尿系统结石合并感染等情况也会出现白细胞尿。
- 管型尿:不同类型的管型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如透明管型可见于正常人,尤其是剧烈运动后;颗粒管型常见于肾脏实质性病变;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等。
- 尿液理化性质异常
- 尿比重异常:尿比重增高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脱水等;尿比重降低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尿崩症等。
- 尿 pH 值异常:尿液过酸或过碱都可能提示某些疾病。如酸中毒、痛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液可呈酸性;而碱中毒、泌尿系统感染(尤其是变形杆菌感染)时,尿液可呈碱性。
需要注意的是,尿常规异常只是一个初步的检查结果,不能仅凭此确诊疾病。如果发现尿常规异常,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