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处理
- 缓慢改变体位:起床、躺下或翻身时动作放缓,避免突然体位变化引发眩晕。
- 避免诱因:减少过度劳累、长时间站立或头部低于心脏的姿势,戒烟戒酒,避免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
- 休息与体位:发作时立即卧床休息,头部可放置冰袋缓解症状,避免头部剧烈晃动。
2. 药物治疗
- 前庭抑制剂:如地西泮、苯海拉明,可缓解急性眩晕症状。
- 改善循环药物:盐酸氟桂利嗪、甲磺酸倍他司汀等可扩张血管,改善内耳供血。
- 病因治疗:若由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需配合降压药(如天麻钩藤饮)、降糖药等控制原发病。
3. 物理治疗
- 耳石复位:针对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通过手法或仪器将脱落的耳石复位至正常位置,是首选治疗方法。
- 前庭康复训练:通过头部运动、平衡训练等增强前庭功能,减少复发。
4. 手术治疗
- 仅适用于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如内耳疾病、梅尼埃病等,手术方式包括内淋巴囊切开术、前庭神经切断术等。
注意事项
- 若眩晕频繁发作或伴随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神经系统疾病。
-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控制基础疾病。
提示:以上方法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