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肾脏慢性、进行性损伤疾病,核心表现为肾功能持续下降,无法正常过滤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最终引发全身多系统紊乱。关键危害包括水肿、贫血、高血压、骨病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进展至尿毒症,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
疾病本质与分期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本质是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逐渐破坏,功能不可逆丧失。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五期:1期(GFR>90mL/min,轻度损伤)至5期(GFR<15mL/min,尿毒症期)。血肌酐升高、蛋白尿、尿量异常是典型信号,晚期可能出现少尿或无尿。 -
症状的隐蔽与多样
早期症状易被忽视,如疲劳乏力、食欲减退,易误认为亚健康;随病情进展,浮肿(眼睑/下肢)、血压失控、皮肤瘙痒、骨痛等逐渐显现。部分患者因代谢紊乱出现恶心、呕吐,甚至消化道出血。 -
常见病因与高危人群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是两大主因,占病例半数以上。其他诱因包括慢性肾炎、自身免疫病(如狼疮肾炎)、长期滥用肾毒性药物(如止痛药)、尿路梗阻等。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需格外警惕。 -
诊断与日常管理
确诊需结合GFR、血肌酐、尿蛋白等指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评估肾脏结构。日常需低盐低脂、控制蛋白摄入,避免高钾高磷食物;严格管理血压、血糖,定期监测肾功能。
提示: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干预可显著延缓病情,若出现不明原因疲劳、浮肿或尿异常,应及时筛查。健康人群建议每年体检包含肾功能项目,高危群体需加强监测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