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肾脏损伤导致功能逐渐丧失,常见病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肾小球疾病、遗传因素及药物毒性等。其发展隐匿,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需重点关注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和基础疾病管理。
-
糖尿病与高血压
长期高血糖和高血压是两大核心诱因。糖尿病肾病由高血糖引发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约25%-4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肾损害;高血压则直接损伤肾小球,加速肾功能恶化。控制血糖(HbA1c<7%)和血压(目标值依蛋白尿程度调整)是关键。 -
原发性肾脏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膜性肾病)、肾盂肾炎等直接破坏肾单位。免疫异常介导的炎症反应(如狼疮性肾炎)或感染(如结核)也可导致不可逆损伤。 -
代谢性疾病与毒素
高尿酸血症、肥胖等代谢紊乱通过氧化应激损伤肾脏;长期滥用肾毒性药物(如镇痛药、含马兜铃酸中药)或接触重金属等环境毒素,均可能引发慢性肾功能不全。 -
遗传与先天因素
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可导致肾脏结构异常,随年龄增长逐渐丧失功能;尿路梗阻(如结石、肿瘤压迫)若未及时解除,也会发展为慢性损伤。 -
其他系统性疾病
自身免疫病(如血管炎)、心血管疾病或恶性肿瘤可能间接损害肾脏。老龄化、反复急性肾损伤(AKI)史等也是高危因素。
总结: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因复杂,早期症状不明显,定期监测尿蛋白、血肌酐等指标至关重要。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管理基础病,避免肾毒性药物,保持低盐低蛋白饮食,以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