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被称为“广西省”的历史时期是从 元朝开始 ,直至 1965年 。具体分析如下:
一、名称起源
-
宋朝奠定基础
宋朝时期岭南地区被划分为“广南西路”,这是“广西”名称的最早雏形。
-
元朝正式建省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湖广行省南部设立广西行中书省,标志着广西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区。
二、名称沿用与变更
-
元明清时期的延续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设立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沿用此制,广西名称一直沿用至民国时期。
-
新中国成立后的调整
-
1949年12月11日 :广西全境解放后仍称广西省,省会设于南宁。
-
1958年3月5日 :改称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10月正式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
三、名称变更背景
-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1950年代,为响应中共中央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倡议,广西从广西省改为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进一步发展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体现对少数民族权益的尊重。
-
行政区划调整 :1958年改革中,曾考虑将广西分为广西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部分,但最终保留了整体建制。
总结
广西的“广西省”名称源于宋朝的“广南西路”,历经元、明、清等朝代的沿用,至1965年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正式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一名称变化既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脉络,也反映了新中国对少数民族权益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