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病出血是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侵蚀血管引发的消化道出血,轻则无症状,重可致休克甚至死亡。其核心风险在于出血量决定症状严重程度,从黑便、呕血到循环衰竭,需根据出血量选择抑酸治疗、内镜止血或手术干预。
-
病因与高危因素
溃疡病出血主要因胃酸腐蚀溃疡基底血管,常见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尤其幽门管和十二指肠壶腹后溃疡)。长期饮食不规律、幽门螺杆菌感染、滥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及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更易发病。 -
典型症状分级
- 轻度出血(<500ml):可能仅表现为黑便(柏油样便),无明显不适。
- 中度出血(1000-1500ml):伴随呕血(鲜红或咖啡色)、心悸、乏力。
- 重度出血(>2000ml):出现低血压、休克、意识模糊,危及生命。
-
诊断与治疗关键
胃镜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可明确出血部位并同步止血。治疗需分层:- 药物控制: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抑制胃酸,黏膜保护剂辅助修复。
- 内镜止血:适用于活动性出血,包括电凝、夹闭或注射止血剂。
- 手术/介入:内镜失败时考虑血管栓塞或胃大部切除术。
-
预防与日常管理
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酒、规律作息,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需遵医嘱护胃。
若出现黑便或呕血,务必立即就医——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休克风险,避免不可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