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方案
-
抗凝治疗
- 核心药物: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华法林是常用抗凝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降低血栓进展风险。
- 新型抗凝药:部分研究提示利伐沙班等可能有效,但需更多临床证据支持。
- 疗程:通常需持续3-6个月,部分高危患者需长期抗凝。
-
溶栓治疗
- 适应症:抗凝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的重症患者。
- 药物选择:
- 系统性静脉溶栓: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 局部溶栓:通过介入导管直接注入血栓部位,常用尿激酶或rt-PA。
-
辅助治疗
- 脱水降颅压:甘露醇、呋塞米可缓解颅内高压症状。
- 控制并发症:如癫痫发作需用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等),感染时需联合抗生素。
二、非药物治疗
-
介入治疗
- 机械取栓/溶栓:适用于大血栓或溶栓效果不佳者,通过导管机械清除血栓。
- 支架成形术:针对静脉窦狭窄患者,可改善血流。
-
手术治疗
- 去骨瓣减压术:严重颅内高压危及生命时采用。
- 脑室引流术:合并脑积水或视力急剧下降时使用。
三、注意事项
- 个体化治疗:需结合病因(如感染、血液病)调整方案,如感染性血栓需同步抗感染。
- 定期监测:抗凝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凝血功能(INR值),避免出血风险。
- 生活方式干预: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减少复发诱因。
四、预后与复发预防
早期规范治疗(尤其是发病1周内)预后较好,但约10%-20%患者可能复发。停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若出现头痛加剧、意识障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复发。
颅内静脉血栓需综合药物与非药物手段治疗,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并定期随访,切勿自行用药或中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