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是一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如骨髓移植)、实体器官移植或输血后发生的免疫相关疾病。其主要特点是供体的免疫活性细胞(通常是T淋巴细胞)识别受体的组织为“非己”,并发动攻击,导致宿主多系统损害,包括皮肤、肝脏、胃肠道、肺部等器官。
发病机制
GVHD的发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 移植物中含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
- 宿主存在供者移植物的“异己”抗原;
- 宿主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无法有效抵抗移植物的攻击。
在移植过程中,供体的T淋巴细胞通过识别受体的抗原呈递细胞(APC)而被激活,随后迁移到靶器官(如皮肤、肝脏、肠道等),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和效应分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等)引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分类
根据发病时间,GVHD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 急性GVHD(aGVHD) :通常发生在移植后100天内,症状较重,多脏器受累,预后较差。其典型表现包括皮疹、黄疸、腹泻等。
- 慢性GVHD(cGVHD) :发生在移植后100天以后,症状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常累及口腔、皮肤、肺部等,表现为干燥、泛发性皮损等。还有兼具急性和慢性特征的重叠综合征。
临床表现
GVHD的症状因受累器官不同而异,常见表现包括:
- 皮肤:皮疹、红斑、脱发等;
-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出血等;
- 肝脏:肝功能异常、黄疸;
- 肺部:呼吸困难、间质性肺炎;
- 血液系统: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诊断与治疗
诊断GVHD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全血细胞计数、骨髓活检、流式细胞术分析等)以及CMV-IgM抗体检测。治疗方法包括:
- 预防措施:严格选择供者、进行组织配型、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
- 治疗措施:对于急性GVHD,可使用皮质类固醇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对于慢性GVHD,则需综合治疗,包括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
预后与影响
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急性GVHD的病死率较高,而慢性GVHD则可能导致长期残疾或复发。
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一种复杂的免疫相关疾病,其发生与移植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密切相关。通过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并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