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机验收检测的指标数量需根据设备型号、制造商要求及相关国家标准综合确定,但通常包含以下核心类别及具体项目:
一、机械性能指标(4项)
-
扫描架定位精度
-
要求±2mm,通过测试模体检测定位光与实际扫描层面的偏差。
-
检测时使用高对比度模体,通过几何关系测量定位光标偏差。
-
-
扫描架倾角精度
- 要求±2°,确保扫描架转动稳定性,避免与患者碰撞或漏诊。
-
床运动精度
- 上升/下降、前进/后退需灵活,运动精度±2mm,保障扫描层面准确性。
-
螺距精度
- 螺距误差需控制在±1mm以内,影响扫描分辨率和图像清晰度。
二、电气性能指标(3项)
-
辐射剂量
-
包括曝光参数(kV、mA、s)和CT剂量指数(CTDIw),需符合国家标准,尽量降低患者辐射量。
-
通过水模体测试CT值准确性,确保剂量均匀性。
-
-
电源稳定性与接地
- 电源电压波动需控制在±10%,接地电阻≤4Ω,防止电磁干扰和漏电风险。
-
电磁兼容性(EMC)
- 通过专业设备检测,确保CT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避免对其他设备干扰。
三、图像质量指标(4项)
-
分辨率与对比度
- 分辨率需满足临床需求(如512×512像素/层),对比度调整范围0-6400HU,确保组织结构清晰可辨。
-
噪声水平
- 头部模体CT值标准差≤10%,体部模体≤15%,过高的噪声会降低图像特征可见度。
-
伪影控制
- 通过校准和滤波技术减少运动伪影、金属伪影等,确保图像可靠性。
四、软件与系统性能指标(2项)
-
软件稳定性与兼容性
- 系统需24小时稳定运行,支持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
-
更新与维护能力
- 软件需定期更新,具备远程维护功能,保障长期使用。
五、其他关键指标
-
设备标识与文档 :需包含生产厂家、型号、保修信息等完整文档。
-
防护措施 :X线管防护罩、铅围裙等需符合国家标准,确保操作安全。
总结 :CT机验收检测通常涵盖11项指标,具体项目需结合设备手册和行业标准执行。例如,机械性能占4项、电气性能3项、图像质量4项、软件性能2项,同时需关注辐射剂量、CT值均匀性等专项指标。检测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状态检测每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