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特征
- 病因:主要由糖类摄入过量或代谢异常导致肝脏甘油三酯合成增加,或脂肪组织中内源性甘油三酯分解代谢受阻。肥胖、酗酒、糖尿病及遗传因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重要诱因。
- 血脂特点:以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升高为主,甘油三酯浓度常超过40μg/L,严重时可导致血清呈牛奶样混浊。
2.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突发于躯干、臀部、手臂伸侧或大腿的发疹性黄瘤,严重者可出现结节性黄瘤或黄斑瘤。
- 伴随疾病:约40%患者伴高尿酸血症,90%存在隐性糖尿病;长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风险。
3. 诊断与检查
- 实验室检查:血清甘油三酯、VLDL及apo-CⅢ水平升高,胆固醇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
- 鉴别诊断:需与高脂蛋白血症Ⅱ型、Ⅴ型等区分,通过血脂谱分析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4. 治疗与管理
- 生活方式干预:
- 饮食控制:减少饱和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酒精摄入,增加膳食纤维。
- 体重管理:减重至正常范围是核心措施,可显著改善血脂水平。
- 药物治疗:
- 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降低甘油三酯、促进VLDL分解。
- 烟酸:调节血脂,但可能引发潮红、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
- 他汀类药物:辅助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5. 预后与并发症
- 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但若未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冠心病、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
- 需定期监测血脂及血糖,合并糖尿病者需同步管理。
高脂蛋白血症Ⅳ型需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结合药物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