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特征
-
发病年龄
多在新生儿期(3个月内)起病,部分患儿在出生后即出现症状。 -
典型症状
- 癫痫发作:以强直和(或)强直阵挛发作为主,每天可发作2~40次,每次持续10秒至5分钟,可能成串发作。
- 精神运动障碍:智力及体格发育显著落后,严重者不会哭笑、注视,存活者常伴有语言障碍、肢体偏瘫等。
-
脑电图表现
具有特征性暴发-抑制波型,分为Ⅰ型(暴发抑制演变至高峰节律紊乱)和Ⅱ型(暴发抑制转为病灶性棘波)。
病因与风险因素
-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严重先天性或围生期脑损伤(如脑发育畸形、缺氧缺血性脑病)、代谢缺陷(如线粒体酶异常)、基因突变(如STXBP1、ARX等)有关。
- 高危因素:母亲妊娠晚期中毒综合征、孕期手术麻醉史、新生儿窒息史等。
治疗与预后
-
治疗手段
- 药物:常用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苯二氮䓬类)和免疫治疗(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但效果有限。
- 手术:若发现脑部病灶,可考虑切除术。
- 其他:生酮饮食可能对部分患儿有效。
-
预后
预后极差,约1/3患儿因频繁发作或严重脑损伤夭折;存活者多遗留智力、运动发育落后,部分转为婴儿痉挛症或Lennox-Gastaut综合征。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早期规范治疗可减少脑损伤,改善预后。若发现婴儿出现频繁抽搐、发育迟缓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并进行脑电图、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