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卡菌病是由诺卡菌属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或肉芽肿性疾病。以下是关于诺卡菌病的详细介绍:
- 病因:诺卡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土壤中,属于条件致病菌。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伤口或消化道入侵人体,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如患有艾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器官移植术后、肿瘤化疗后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容易感染诺卡菌而发病。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星形诺卡菌、巴西诺卡菌和鼻疽诺卡菌等,其中星形诺卡菌致病力最强,在我国最常见。
- 临床表现
- 原发性皮肤感染:患者多有皮肤外伤史,特别是外伤后与泥土接触史。皮损开始为暗红色丘疹、结节、脓疱,逐渐融合形成斑块或多发性脓肿,与皮肤粘连,破溃后形成瘘管,流出血性脓性分泌物。皮损长期存在,最终可能会有瘢痕形成。
- 原发性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类型,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寒战、胸痛、乏力、食欲缺乏和体重减轻,可有胸腔积液。
- 脑感染:多由肺部病灶播散而来,典型表现为脑脓肿形成,可出现发热、头痛、抽搐、麻木、颈项强直、神志模糊等症状。
- 播散性感染:除脑之外,还可播散至肾、胸膜和胸壁、肝、淋巴结、眼等,表现为全身脓毒血症和受累部位的相关症状。
- 检查
- 直接镜检:取痰、脓液、脑脊液、组织块等制片做直接镜检,革兰染色可见细长、弯曲有分支的菌丝。
- 病原体培养:取材接种于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在有氧条件下培养,根据菌落特征,结合生理特征来进行鉴别。
-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采用分子诊断技术来诊断,但存在假阳性可能。
- 血常规与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可有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表现。
- 治疗:主要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首选磺胺类药物,对于免疫力低下者还可使用免疫增强药。有脓肿形成的患者可切开引流或进行局部清创处理。
- 预后:部分感染较轻的患者,有可能会自愈;如感染较重,则可能会预后不良。
诺卡菌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