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综合措施,以快速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主要治疗方式包括:
一、紧急手术干预
- 取栓术:适用于大面积肺栓塞引起的急性右心衰竭,通过导管或手术清除肺动脉内血栓,快速恢复肺血流。
- 下腔静脉滤网置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再次脱落引发栓塞,尤其适用于抗凝禁忌或复发高危患者。
二、药物治疗
- 正性肌力药: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右心功能不全。
- 利尿剂:呋塞米等药物可减轻心脏前负荷,缓解水肿及呼吸困难。
- 抗凝治疗: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预防血栓扩展,需结合出血风险调整剂量。
- 抗生素:合并感染时需根据痰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经验性用药常覆盖革兰氏阴性菌。
三、呼吸支持
- 氧疗:通过鼻导管或面罩高流量吸氧,纠正低氧血症,目标血氧饱和度≥90%。
- 机械通气:严重呼吸衰竭时采用无创/有创通气,改善气体交换并降低肺动脉压力。
四、一般处理
- 绝对卧床:减少氧耗,避免血栓脱落风险。
- 容量管理:限制液体入量,避免加重右心负荷。
治疗原则:以快速解除肺血管梗阻(如取栓)、改善氧合(氧疗/通气)、稳定血流动力学(正性肌力药)为核心,同步处理诱因(如感染)和并发症(如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