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主要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其传播途径相关,结合婴幼儿特殊生理结构和免疫状态,具体病因可归纳如下:
一、病原体感染
-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是直接致病菌,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可在肺部形成原发病灶,随后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播散至脑膜。潜伏感染者因免疫力下降时,病菌可重新激活并扩散。
二、传播途径
- 血行播散
这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常见于粟粒性肺结核或全身性结核病患儿,病菌通过血液循环侵入脑膜。 - 淋巴系统播散
病原体可通过淋巴循环从纵隔或腹腔淋巴结转移至脑膜。 - 邻近病灶直接蔓延
脑实质结核瘤、颅骨或中耳乳突结核等病灶破溃后,病菌可直接侵入脑膜。
三、易感因素
- 免疫功能低下
- 婴幼儿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防御能力弱;
- 营养不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进一步削弱免疫力。
- 血脑屏障不完善
婴幼儿血脑屏障功能不成熟,病菌更易穿透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四、其他风险因素
- 环境因素
居住拥挤、通风不良或结核高发地区接触史增加感染风险。 - 遗传因素
部分儿童存在遗传易感性,更易感染结核菌并发展为重症。 - 既往结核病史
未规范治疗的结核病灶可能成为复发病灶。
该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宿主免疫状态及解剖结构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需结合疫苗接种、早期治疗原发结核病等综合措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