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可分为材料、施工工艺和环境三大类,具体分析如下:
一、材料因素
-
水灰比不当
水泥加水过多会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增加收缩量,导致网状或不规则裂缝。
-
原材料质量问题
-
混凝土含泥量过大时,凝结过程中易发生塑性形变,形成干缩裂缝。
-
砂石含碱性物质可能引发碱-骨料反应,导致膨胀性裂缝。
-
-
外加剂使用不当
助磨剂等添加剂可能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增加气泡滞留风险,导致蜂窝麻面。
二、施工工艺因素
-
模板问题
-
模板刚度不足或支撑体系不完善,易因侧向压力变形,产生与模板同步的裂缝。
-
模板湿润不足或拆模过早,导致混凝土失水收缩,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
-
振捣操作不当
振捣不密实会导致蜂窝、麻面,降低混凝土强度,成为裂缝起始点。
-
施工顺序混乱
不按设计图纸施工,如过早安装预制构件或随意更改受力顺序,可能引发裂缝。
-
泵送混凝土问题
水泥加水过量或运输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塌落度不足,出现收缩裂缝。
三、环境因素
-
温度变化
高温环境加速水分蒸发,低温环境使混凝土收缩加剧,两者共同作用易产生温度裂缝。
-
荷载作用
长期动荷载(如车辆震动)或超载可能引发裂缝,但通常伴随其他类型裂缝(如裂缝贯穿楼板)。
其他注意事项
-
混凝土配合比失衡(如胶结料过多、砂率偏大)会导致离析泌水,影响振捣效果。
-
混凝土初凝后未及时覆盖,表面失水过快,易产生毛细管负压裂缝。
预防措施 :
-
严格控制水灰比,避免擅自加水;
-
提高模板刚度,规范拆模时间;
-
加强振捣质量,避免漏振或过振;
-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减少结构应力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