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因与高危因素
常见于严重创伤(如烧伤、颅脑损伤)、大手术、脓毒症、休克、多器官衰竭等危重情况,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或抗凝药物也会增加风险。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凝血功能障碍、原有消化道溃疡史等也是高危因素。 -
临床表现
患者常无典型前驱症状(如胃痛),主要表现为突发呕血、黑便或便血,严重时出现休克、贫血。若并发穿孔,可出现剧烈腹痛、腹肌紧张等急腹症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血红蛋白下降或胃液潜血阳性。 -
诊断与治疗
- 诊断:结合应激源病史、内镜检查(可见胃/十二指肠多发性糜烂或溃疡)及实验室检查(如血红蛋白降低)确诊。
- 治疗:
- 保守治疗:禁食、胃肠减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H2受体拮抗剂提高胃内pH值,止血药物(如凝血酶)及输血支持。
- 内镜/手术干预:内镜下止血失败或穿孔时,需手术切除部分胃或修补穿孔。
-
预防
对高危患者需积极处理原发病,早期肠内营养保护黏膜,必要时静脉使用抑酸药物(如PPI)预防。长期抗凝治疗者需权衡利弊,必要时联用胃黏膜保护剂。
应激性溃疡的病死率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密切相关,及时识别和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