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与分类
- 疾病类型: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称为遗传性发作性无力症。
- 电解质关联:发作时血钾浓度升高,与低血钾型、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共同构成周期性瘫痪的三大类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 遗传因素: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尤其是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SCN4A基因的突变,导致肌肉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降低。
- 其他诱因:内分泌异常(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副作用(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高钾饮食、剧烈运动、寒冷或情绪紧张等。
症状表现
- 典型症状:四肢无力,常从下肢开始,可波及上肢和躯干,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小时,发作时可能伴有肌肉疼痛性痉挛和肌强直,多见于面肌、舌肌和双手肌肉。
- 诱发因素:常见于寒冷、饥饿、情绪紧张、剧烈运动后或摄入高钾食物、药物等。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发作时血钾水平升高,心电图显示高血钾改变(如T波增高、QT间期延长等),肌电图检查提示电位幅度降低。
- 鉴别诊断:需与低血钾型、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相鉴别。
治疗与预防
- 急性发作期治疗:
- 药物:使用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以对抗高钾对心肌的毒性,或使用速尿(呋塞米)促进钾的排泄。
- 胰岛素和葡萄糖: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降低血钾水平。
- 预防措施:
- 饮食管理:限制高钾食物的摄入,如香蕉、橙子等,增加富含钙的食物。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剧烈运动、寒冷刺激、情绪波动,保持规律作息。
预后
- 预后情况: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需避免诱发因素以减少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通过上述综合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小儿周期性高血钾性麻痹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有疑问或症状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