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疾病,通常发生在患者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潜伏在体内的病原体重新活跃或再次感染的情况下。这种类型的肺结核多见于成年人,是成人中最常见的肺结核类型。
发病机制
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主要有两种情况:
- 内源性复发:指患者在初次感染后,由于免疫力下降(如机体抵抗力减弱、营养不良等),体内潜伏的结核菌重新活跃,导致病灶复发。
- 外源性再感染:指患者在初次感染后,再次接触到结核菌而引发新的感染。
病理特点
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较为复杂,常见病理改变包括渗出、增殖和坏死。病变通常发生在肺尖部,因为该部位的氧分压较高,适合结核菌生长繁殖。病变还可能表现为浸润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空洞性肺结核、结核球以及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等。
临床表现
继发性肺结核的典型症状包括:
- 全身症状:如长期低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
- 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痰中可能带血)、胸痛等。
-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咯血、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方法
继发性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扫描)以及实验室检测(如痰涂片镜检、培养、结核菌素试验等)。影像学上,病变常表现为斑片状、索条影或空洞形成。
治疗方案
继发性肺结核的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常用的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疗程通常为6个月以上。对于耐药或复杂病例,需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与注意事项
继发性肺结核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也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
继发性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肺结核类型,其发生与初次感染后的病原体重新活跃或再次感染密切相关。患者需及时就医并接受规范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或传播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