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又称为 “Schwartz - Batter 综合征”,是一种以水潴留、尿排钠增多以及稀释性低钠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由内源性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异常增多或作用增强导致。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病因
- 恶性肿瘤:某些肿瘤组织能够合成并自主释放精氨酸加压素(AVP),最常见的是肺小细胞癌,约 80% 的 SIADH 患者由此引起。其他肿瘤如胰腺癌、淋巴肉瘤等也可能引发。
- 神经系统疾病:当发生广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时,AVP 神经元的调节通路异常,引起 AVP 分泌过多。包括脑肿瘤、脑炎、脑膜炎、脊髓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损伤等。
- 药物:刺激 AVP 释放的药物,如烟碱、吩噻嗪类等;直接激动肾脏 V2 受体或增强 AVP 抗利尿作用的药物,如去氨加压素、催产素等;还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马西平、环磷酰胺等多种药物可导致 SIADH。
- 肺部疾病:肺炎、肺曲霉病、肺结核或脓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等。SIADH 常发生在严重呼吸困难或影像学有广泛浸润性病变时,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会刺激 AVP 分泌。
- 其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部分符合 SIADH 诊断标准。老年人常在没有潜在原因的情况下发生 SIADH。高强度运动如马拉松等可诱发 SIADH。强烈恶心、呕吐、二尖瓣狭窄分离术后等也可引起反应性 AVP 分泌过多。
发病机制
绝大多数 SIADH 有 AVP 的分泌增高或因其调节失常而不被抑制。少数患者 AVP 水平偏低,但肾脏集合管主细胞 V2 受体对 AVP 的敏感性增高。AVP 活性增加使集合管上皮细胞水通道开放,自由水因渗透压梯度进入肾间质,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液不能稀释,自由水清除率下降,水分在体内潴留,细胞外液容量扩张,血液稀释导致低钠血症和血渗透压下降。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主要与低血钠症相关,其出现及其严重程度取决于水潴留和低钠血症的程度和发生的速度。多数轻症患者常无明显症状,血钠低于 120mmol/L 或血钠浓度迅速下降时,症状急剧恶化,可出现脑水肿,表现为躁动、神志模糊,可有延髓麻痹,呈木僵状态,锥体束征阳性,甚至昏迷、抽搐,严重者可致死。
检查诊断
- 实验室检查:血钠常<130mmol/L;尿钠常>30mmol/L;血浆渗透压常<275mOsm/L;尿渗透压常>100mOsm/L;血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略低于正常;AVP 标记免疫测定有助于诊断和分型。
- 诊断标准:血浆渗透压下降(<275mOsm/L),低钠血症;尿渗透压不适当增高(>100mOsm/L);正常水盐摄入的情况下,尿钠排出增多;临床表现为等容量性低钠血症,无低容量和高容量的体征;没有导致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其他原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应用利尿剂等。
治疗与预后
- 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如药物引起者需立即停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肺部疾病引起的 SIADH 常随着基础疾病的好转而消失,由恶性肿瘤所致者,经手术、放化疗后,SIADH 可减轻或消失。可限制液体摄入,使用 AVP 受体拮抗剂如考尼伐坦和托伐普坦,也可用尿素增加无溶质水排出。对于急性低钠血症伴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者,可给予高渗盐水治疗,但需注意血钠上升速度。
- 预后:SIADH 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潜在病因、低钠血症严重程度等。药物诱导的 SIADH 一旦停用致病药物,通常会迅速完全康复。由肺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所致者,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