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在妊娠期间出现的特殊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和特征:
1. 定义与表现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是指在妊娠期间,孕妇出现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24小时)、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这种综合征相对少见,但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有较大影响。
2. 病因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晚期发生重度高血压,导致肾脏损伤,是妊娠期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
- 肾脏基础疾病:如增殖性或膜性增殖性慢性肾炎、狼疮肾炎、家族性肾炎、糖尿病性肾病等,这些疾病在妊娠期间可能加重。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等,通过自身免疫异常损伤肾脏。
- 中毒:如重金属或药物中毒,损害孕妇肾脏功能。
- 代谢性疾病:如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糖尿病性肾病。
3. 症状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包括:
- 水肿:起初多见于踝部,呈凹陷性,随后可能蔓延至全身,尤其在清晨面部水肿明显。
- 乏力、头晕: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 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异常,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大量流失。
- 高脂血症:脂代谢异常,血浆中脂蛋白成分增加。
- 心血管系统症状:如血压偏低、脉压小,甚至可能出现循环衰竭或休克。
4. 诊断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 病史: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病史。
-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凹陷性水肿、血压异常、面色苍白等。
- 实验室检查:
- 尿液分析、24小时尿蛋白定量。
- 血浆白蛋白、血脂、血糖、肾功能检测。
- 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补体C3等。
5. 治疗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妊娠阶段进行个体化处理:
- 饮食管理:高蛋白饮食,减少盐分摄入,避免加重水肿。
- 药物治疗:
- 利尿剂缓解水肿。
- 低蛋白血症严重时,可补充白蛋白或血浆。
- 定期检查:监测肾功能、尿常规、血脂等指标,同时通过B超检查胎盘功能。
- 特殊情况处理:若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或伴有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终止妊娠以减轻肾脏负担。
6. 预防
预防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的关键措施包括:
- 定期产检:尤其在妊娠早期和晚期,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肾脏疾病。
- 控制血压和血糖:避免高血压和高血糖对肾脏造成损伤。
- 合理饮食:控制盐分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
- 避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加重肾脏疾病。
-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减少肾脏损害风险。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对母婴健康均有较大影响,因此建议孕妇在妊娠期间定期产检,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