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系统缺陷或损伤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引发肢体浅层软组织液体积聚及纤维化、脂肪硬化等病理改变的疾病。以下是关键信息总结:
1. 病因分类
- 原发性:与遗传相关,包括先天性(出生即有)、早发性(1-35岁)和迟发性(35岁后)。
- 继发性:由感染(如丝虫病、细菌/真菌感染)、外伤、恶性肿瘤手术或放疗、淋巴结清扫等引起。
2. 典型症状
- 早期:按压皮肤出现凹陷性水肿,抬高患肢可缓解,皮肤光滑柔软。
- 进展期:皮肤变硬、粗糙呈橘皮样,肢体明显增粗,两侧周径差超5cm(Ⅲ期)或形成“象皮肿”(Ⅳ期)。
3. 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抬高患肢、加压疗法(如弹力袜)、手法按摩、物理治疗(烘绑、运动疗法)。
- 手术治疗:包括淋巴管-静脉吻合术(重建淋巴循环)、切除纤维化组织植皮术等,适用于中重度患者。
- 药物治疗:抗生素/抗真菌药控制感染,苯吡喃酮类药物辅助分解蛋白质。
4. 预防与注意事项
- 避免患肢外伤、感染,保持皮肤清洁。
- 控制体重、限制钠盐摄入,术后避免患肢过度负重。
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若发展为纤维化阶段则需手术干预。建议出现肢体肿胀、皮肤变硬等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