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特征
- 溶血性贫血
表现为面色苍白、黄疸、乏力,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红蛋白降低、外周血红细胞碎片阳性。 - 血小板减少
导致皮肤黏膜出血(如瘀斑、鼻出血)或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 - 急性肾衰竭
常见少尿、无尿、氮质血症,严重时可出现高血压或心力衰竭。
病因与分型
- 典型HUS(D+HUS):多由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如O157:H7)感染引发,常见于儿童腹泻后。
- 非典型HUS(D-HUS):与补体系统异常(如基因突变或抗体产生)相关,可能由感染、药物(如环孢素)、肿瘤或遗传因素诱发。
- 根据临床表现是否包含全部三联征,分为完全型(三联征均存在)和部分型(仅部分症状)。
治疗原则
- 支持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高血压,必要时输血或血小板。 - 血液净化
- 腹膜透析(PD):适用于儿童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 血液透析(HD):用于合并结肠炎、神经系统受累或高分解代谢的病例。
- 特异性治疗
- 血浆置换:清除致病因子(如补体异常或抗体)。
- 免疫抑制剂:如抗凝药物或激素,用于控制异常免疫反应。
- 手术
严重肾衰竭患者可考虑肾移植。
预后
- 儿童: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但约15%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或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 成人:死亡率较高,常需长期透析或肾移植。
关键提示
HUS需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鉴别。若出现腹泻后突发贫血、血小板减少及肾功能异常,应高度怀疑HUS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