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分类
大肠梗阻属于肠梗阻的一种,分为机械性梗阻(如肿瘤、肠扭转、术后粘连等)和动力性梗阻(如神经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等)。中老年患者常见病因包括肿瘤、结肠扭转、炎症等,新生儿则多因解剖异常或胎粪引起。
2. 典型症状
- 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低位梗阻(如乙状结肠)腹胀更显著。
- 呕吐:出现较晚,后期呕吐物可能呈粪样并伴恶臭。
- 腹胀:两侧腹部突出,呈马蹄形,叩诊呈鼓音。
- 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梗阻时肛门完全无排气排便,但早期可能有少量排出。
3. 潜在风险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穿孔、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闭袢型梗阻(如结肠扭转),因肠壁血供不足,坏死风险更高。
4. 诊断与治疗
- 诊断:通过腹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梗阻部位和原因。
- 治疗:
- 保守治疗: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适用于轻度或动力性梗阻。
- 手术治疗:如解除粘连、切除肿瘤、肠造口等,适用于机械性梗阻或保守无效的情况。
5. 高发人群
既往腹部手术史、肠道炎症(如克罗恩病)、疝气、肠扭转患者及老年人需特别注意。
若出现剧烈腹痛、持续腹胀、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