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AIP)是一种罕见的暴发性肺部疾病,其特征为肺间质的急性炎症和纤维化。
病因
急性间质性肺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目前认为可能与病毒急性感染有关,尤其是腺病毒和EB病毒。职业和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有毒气体、烟雾、粉尘等)以及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抗癫痫药物等)也可能诱发急性间质性肺炎。
临床表现
急性间质性肺炎起病突然,进展迅速,主要表现为:
- 发热:突然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
- 咳嗽:干咳或咳少量黏痰,继发感染时可有脓痰。
- 胸闷:胸部压迫感或紧迫感。
- 乏力:全身乏力。
- 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可有发绀、喘鸣。
- 胸部体征:双肺底可闻及散在的爆裂音,部分患者可发生自发性气胸。
检查
-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少数有嗜酸细胞轻度增高。血沉多加快,血清蛋白电泳示α2或γ球蛋白增高,IgG和IgM常增高。血气分析为I型呼吸衰竭,偶见Ⅱ型。
- 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显示弥漫、双侧性肺阴影,CT扫描表现为双侧对称斑片状毛玻璃影。
- 肺活检:对于确诊急性间质性肺炎,肺活检是必要的,可以显示弥漫性肺泡损伤和机化性肺泡损害。
诊断
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肺活检结果。需要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
急性间质性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
- 支持治疗:包括氧疗、机械通气等。
- 糖皮质激素:早期、大量、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控制病情,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 免疫抑制剂:如甲泼尼龙+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可以联合应用。
预后
急性间质性肺炎的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超过60%的患者在1~2个月内死亡。存活者肺功能可随时间改善,但疾病可复发。
急性间质性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