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现在通常称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生理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或丧失的临床综合征。这种疾病可导致体内代谢产物堆积,出现氮质血症、水及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
病因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可以由以下几类因素引起:
- 肾前性:任何原因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如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都会致使肾血流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
- 肾性:指各种肾实质病变所造成的肾衰竭,比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肾血管病变等。
- 肾后性:泌尿道梗阻导致的急性肾衰竭,如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血块堵塞等。
临床表现
根据病程进展,ARF可分为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各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
少尿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烦躁、乏力、嗜睡以及昏迷。由于体内水钠潴留,病人可能出现高血压、肺水肿和心力衰竭。蛋白质代谢产物不能经肾脏排泄,会导致氮质血症,严重时形成尿毒症。
-
多尿期:早期以高钾血症为主,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低钾血症、失水和低钠血症。患者体质虚弱、全身乏力、心悸、气促、消瘦、贫血等症状明显。
-
恢复期: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能消失,自我感觉良好;而有些则仍然感到体质虚弱、乏力、消瘦。当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明显下降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若肾功能持久不恢复,则可能提示存在永久性损害。
治疗原则
治疗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目标是去除病因,改善肾功能,并控制并发症。具体措施包括: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 处理高钾血症和其他电解质异常。
- 预防和控制感染。
- 在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以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总结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一个复杂的临床问题,需要及时诊断和综合管理。了解其病因、识别早期症状以及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的病理状态,医生应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患儿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护理和支持。
通过上述信息,我们可以看出,急性肾功能衰竭对儿童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不仅影响了肾脏的功能,还可能波及其他系统,造成全身性的不良影响。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及适时调整治疗策略,对于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